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动态 / 专题专栏 / 党风廉政建设 / 廉政教育

《家训传家》报国篇丨家训藏山河:这份跨越时空的约定,你我都是传承人

发布时间:2025-07-29 19:11
来源:新疆水利厅
【打印文本】
分享:

来源:央视科教  转载时间2025-07-29 19:11:17

转载地址:https://mp.weixin.qq.com/s/AvYPSzHyCefX5IpABiq7QA


《家训传家》报国篇丨家训藏山河:这份跨越时空的约定,你我都是传承人

家训如灯,照亮千年家国路;家风似河,滋养万代赤子心。当历史的烽烟掠过山河,那些镌刻在血脉里的谆谆教诲,便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契约。从明清易代战火中挺立的气节,到晚清变局里求索的自强,再到乱世中实业救国的担当,三位先贤以生命书写家训,用行动诠释报国。

顾炎武:万里山河间的报国契约

        掷地有声的血书丹心


明清易代之际,出身名门望族的顾炎武,怀揣着对家国的赤诚,投笔从戎,毅然加入抗清义军。次年,战火蔓延至他的故乡,他义无反顾地返乡守城。城破之时,生母惨遭残害,两位弟弟不幸遇难。他强忍悲痛,护送嗣母避居常熟,可不久之后,该城也陷入战火。嗣母王氏为表对国家的忠贞,绝食明志,临终前嘱托他坚守气节:“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这字字泣血的嘱托,成为顾炎武心中永不磨灭的信念。


顾炎武铜像


顾炎武怀着深切的家国之痛,全身心投身反清复明事业,奔走于各地,联络义军。然而,南明政权内部争斗不休,最终走向覆灭。面对如此时局,他并未消沉,转而潜心学术,变卖家产,离乡游学,决心以著述传承文脉薪火。


顾炎武《日知录》


二十年间,顾炎武的足迹遍布数省,著述浩如烟海。他在《日知录》中,将传统的忠义思想不断升华,提出了“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个振聋发聩的主张,向世人宣告,天下苍生的福祉、民族文化的兴盛与灭亡,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即便漂泊在外,他依然通过一封封家书教导后辈,将家族的传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让报国的种子在家族血脉中代代相传。


曾国藩:以拙诚报国

用血性担纲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的耕读世家。他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曾一度沉迷享乐,后来幡然醒悟,终生坚持“黎明即起、躬耕劳作”的家风,为家族树立了勤勉的榜样。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曾国藩读书时勤奋刻苦,出仕后更是勤政爱民。任直隶总督期间,仅仅半年时间,他就结案四万多件,多年积压的案件为之一清,其办事效率之高,令人赞叹。


目睹列强的舰船在我国海域横行霸道,曾国藩深刻认识到,国家要自强,必须从学习西方技术入手。他广纳天下英才,积极引进先进设备,致力于仿制先进武器,坚信凭借国人的智慧一定能实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标。在他的推动下,安庆内军械所率先研制出国产蒸汽机和“黄鹄”号蒸汽轮船。1865年,他与李鸿章携手创办江南制造局,三年后便成功建造出首艘国产铁壳轮船。在此后的十年间,更是陆续推出多艘性能更优的战舰,为晚清军事的近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故居


身为晚清重臣,曾国藩虽位高权重,却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作风。他严以治家,立下“誓不以军中一钱寄家用”的规矩。在曾国藩的谆谆教诲和身体力行的影响下,他的子孙后辈都秉承了好学、勤俭、爱国的良好家风,让这份报国情怀在家族中代代延续。


张謇:状元实业家的救国实践

家训家书里的家国情怀


1853年,张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农商兼营的平民家庭。少年时代的他,既要刻苦读书,又要参与田间劳作,深知生活的艰辛。张家数代都无人取得功名,却在他这一代打破了常规。这位亲历过农耕艰辛的子弟,最终成为了科举状元。正是这种贴近民间的生活经历,让他对百姓的疾苦有着深刻的体察,也孕育出了贯穿其一生的民本情怀与自强精神。



纪念馆


1894年,张謇考中状元,可当时正值甲午战争爆发,国难当头,这让他毫无喜悦之情。次年,战争战败,他毅然放下功名,转向实业救国之路,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取《易经》“天地大德曰生”之意,希望通过实业为国家和百姓带来生机。此后数十年,他倾注毕生心血,将大生纱厂发展成为涵盖纺织、冶铁、渔业、金融等六十余家企业的庞大体系,不仅推动了南通经济的繁荣,还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让百姓的生活得到切实改善。


创办大生纱厂


投身实业救国的张謇与独子张孝若常年分隔两地,书信便成为父子间特殊的情感纽带。在往来的家书中,张謇既关心儿子的学业与健康,更以“注重农事”“勿热衷好名”等朴实而真挚的教诲传递家风。这些家书被张孝若整理成《父训》,见证着这位实业家父亲深沉而厚重的家国情怀。晚年时,张謇更是将诸葛亮、颜之推等七位古人的治家格言镌刻成《家诫》,把修身济世的理想化作永恒的家训,让这份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永远流传。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千年哲思,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宏愿,中华文明的精神火种跨越了漫长的时空,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不仅是跨越千百年的文明约定,更是融入血脉的精神传承,让我们真切感知到那份深沉而炽热的家国情怀。


巍巍山河,宛如一封气势恢宏的长卷书信,沉淀着祖辈们穿越时空的殷切凝视。而在这封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民族希望的书信落款处,正续写着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壮丽篇章。

#家训里的家国情怀#


相关链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