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97号建议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7-10 12:07   浏览次数:   【字体:

         

关于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

097号建议的答复函

阿力甫江·阿不里米提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节约农业用水 建立节水型社会的建议》(第097号)感谢您对我区节约用水工作的重视和关心。自治区水利厅党组高度重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及时召开厅党组会研究部署答复工作,厅党组书记张强同志、厅长梅钰同志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相关处室负责人认真组织办理答复。根据您在建议中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杜丙照同志组织相关处室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面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

(一)有效提升群众节水意识。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等重要节点,联合住房和城


乡建设厅等相关部门,统筹各地持续开展节水宣传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主题活动,结合自治区水资源现状和保护、开发利用情况,制作节水宣传视频、标语、展板等,设立宣传点,发放宣传册,开展节水交流活动,利用行风热线、石榴云等多媒体平台增强群众对节约用水重要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关心节水、参与节水的良好氛围。同时各地各部门持续加强联动,在农业生产中持续推广普及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覆膜保墒、深松深翻等技术,有效提升农牧民农业节水技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强化面向未成年人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各中小学、幼儿园电子屏、校园广播站等教育阵地,大力宣传节水知识,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发出节水倡议,并将节约用水理念融入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课程中,幼儿将节水教育融入幼儿生活、户外活动环节,联合幼儿家庭及周边社区开展环保节水社会实践活动及家园共育活动,各阶段学生节约用水意识有效增强,参与水资源保护的积极性持续提升。

二、因地制宜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

(一)推进高标准农建设。强化节水工程体系建设,配套高效节水设施,夯实水肥一体化“干播湿出”田间节水技术实施基础。组织各地采用田间残膜回收、适埔早整地、适时早播、侧封土、滴水出苗等关键农艺措施,减少冬灌和春灌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可年亩均节水70立方米以上。同时,以粮油和重要农产品关键技术落实为抓手,组织自治区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花生、蔬菜等7种农作物8位产业体系专家,就优质高产高效关键栽培技术、干播湿出技术和春季田管要点进行培训,累计培训农业技术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负责人和种植大户2200余人次。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期间,积极推广管道输水灌溉技术,大力宣传普及灌、微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帮助种植户了解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优点,开展电磁阀、超声波水表、水肥一体机等先进管理设备进行精细化灌溉。

(二)强化农业“井电双控”管理。截至2024年底,全区规模以上农业机井的“井电双控”设施覆盖率98%。自治区严格依据农业用水定额,科学核定每一眼机井的用水计划,对农业灌溉用水实施精细化管控,当用水量接近或达到计划额度时,“井电双控”系统自动预警提示,必要时进行控制,进一步提升灌溉用水效率。

(三)落实自治区水利调度工作机制。科学制定农业用水计划、灌溉制度,落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严格落实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求,实行“统一调度、分级负责”制根据各地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结构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需水情况,科学提出全年供水计划,按月、按旬予以分配。同时根据气候变化、农作物生理指标等因素,加强农作物灌溉需水调度,及时调整优化灌溉计划,着力提高灌水科学性、计划性和精准性,促进农业节水增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单位结合项目区的气候条件、土壤墒情以及农作物生长周期,制定精细的灌溉制度方案,在泵房张贴,指导农户精准安排灌溉时间与水量,确保农作物生长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以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普遍实行,建立可持续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先进适用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普遍应用,农业种植结构实现优化调整,有力促进农业用水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

三、统筹谋划农业节水工程规划布局推进

自治区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灌区建设,推进水网互通互联,全面统筹农业节水工程规划布局。制定农业灌溉规划,谋划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率;编制水网规划,力争2035年形成库渠结合现代化灌溉网,构建农田灌溉现代化水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组织各地县水、农业农村管理部门在农业灌溉用水期来临前,开展于支渠全面排查,针对支渠存在的结构性裂缝、淤积以及渗漏等功能性问题,全面实施维修养护,提升输水能力,减少输水损失,确保农业灌溉用水顺畅,为农业生产提供坚实可靠的水利保障。

四、选用优质农业节水灌溉设备

近年来,按照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优先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则,自治区相关部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阶段,指导设计单位充分考量项目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农作物种类等因素,侧重选择高效节水、精准灌溉、经济耐用的设备进行设备选比说明,确保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备最适宜的设备。在农机化作业服务中充分应用农业卫星导航系统,大力支持灌溉首部含灌溉施肥一体化设备等、液态肥施肥机、植保无人驾驶航空器、精量播种机、激光或卫星平地机等精准作业机械及变量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我区农业机械的智能化和农业生产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截至2024年底,全区前装北斗监测定位终端达3.63万台,植保无人机达9500台,北斗自动驾驶导航设备达4.32万台,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深松、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环节,年作业面积约3亿亩次。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灌溉节水工程运行管理

(一)充分发挥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作用。“谁使用、谁管护、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全面建立“区(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高标准农田管护长效机制,同时积极推进产权明晰工作,指导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区(县)制定出台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办法,明确项目所有权归属、使用权界定,以及管护职责、内容、要求及标准。项目竣工验收后,区(县)及时与项目所在乡(镇)签订了管护协议,由乡(镇)监管,压实村级管护责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区(县)定期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内容涵盖设备操作、维护技巧、灌溉技术等,提升管护人员专业技术能力,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村级管护队伍在农闲时节对高标准农田内的灌溉管网、管件进行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水、破损等问题。同时,根据设备使用年限和损耗情况,制定年度维修保养计划,保障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二)依法依规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水务执法队伍力量,依法依规加大执法力度,对非法取水和侵占、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等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同时畅通举报热线,鼓励群众对涉水违法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自治区将持续深入推进农业节水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谋划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以高效节水建设需求为重点,加快田间农业节水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健全节水灌溉工程管护机制,同时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灌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自治区农业灌区管理质量,提升全市农业用水效率和效益,助力首府农业高质量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区水利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