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州水利局落实“五举措” 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博州水利局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推进水利监管业务与信息化深度融合,赋能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旱灾害防御、河湖保护治理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博州水利局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专班和领导小组,强化综合统筹协调,召开工作协调会议3次,推进会议14次,赴疆内兄弟地州考察2次,赴疆外小浪底水利枢纽、淮委信息中心、位山灌区进行考察,为水利信息化综合平台搭建提供了支撑。编制《博州智慧水利总体规划》,制定《博州水利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细化博州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统一标准指导和规范全州水利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分步分层推进。树牢博州水利信息化“一盘棋”思想,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总体要求,以业务应用为导向,将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边建设、边使用,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提高。组织开展对博州各县市、水利管理单位现有信息化建设情况的“大摸底、大调研”行动,累计赴基层现场调研103次,对博州水利信息化设备登记造册、分类建档,切实做到“信息化类别清、监测感知网络清、数据采集设备清、运行管理现状清”。组织专家对摸底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收集意见建议1385条,综合提出了“整合已建、规范在建、统筹新建”的博州水利信息化建设思路,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
三是完善监测体系,织密信息网络。加快建设与博州水利信息化应用需求相适应的水利监测站网,不断增加河道来水、山洪预警、生态水量等监测设施密度。目前,通过新增站点和数据整合,全州现有3000余处取水计量点、160余处大坝安全监测点、340余处关键点位视频监控、6条主要河流来水监测、83处山洪监测站、7处水库雨量监测站实现数据在博州水利信息化平台汇集。为落实美丽幸福河湖建设要求,在人员聚集区配备巡河湖无人机3台,安装具备预警预报功能的电子界桩6处,河湖长制电子公示牌4块,设置艾比湖和赛里木湖等8处入湖水量和水位自动化监测站。在博州大中型灌区设置20处墒情监测站点,为博州精准化灌溉提供数据支持。
四是推进数据整合,提升监管水平。打通了各县市4网(视频专线网、水利专网、互联网、电子政务网)、6处地表水、4处地下水等平台,实现数据上下联通,目前州级平台已汇集6000余万条数据,向水利厅推送800余万条,确保了地州、县市、站点三级数据库的同步更新。将水资源管理等业务进行整合,实现相关数据在信息化平台筛查比对,提升了数据分析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为准确高效运用大数据开展博州水利监管工作奠定基础。如,梳理2494个取水口属地和供水关系,实现取水口位置一键定位、用水量口径上下统一,水量数据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障。绘制全州灌溉“一张图”,将年度灌溉计划分解至水源、渠系、地块,建立月计划用水、近计划预警、超计划限用的工作机制,提升全州水资源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五是智慧水利赋能,实现高效便民。在大河沿子河打造灌区需水有“预报”、输水安全有“预警”、配水调度有“预演”、供水服务有“预案”的数字化灌溉管理体系,实现全线实时监控、远程调控,快捷精准启闭闸阀,灌区用水计量精度提升到95%以上,日配水调度由2—3小时减少到10—15分钟,田间轮灌周期由10天压缩到6天,工作人员由30人减少至18人,每年人员经费节约120万元。在博尔塔拉河打造“信息采集、控制、传输和结算”为一体的灌区管理体系,建成信息化量测水站点118处,引进新一代平板流速仪21部,水量数据每10分钟无线传输至灌区信息化平台,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员少跑腿”,极大减轻了工作强度。
相关链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