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再生水调节池工程二期开工建设
近日,克拉玛依市再生水调节池工程(二期)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推进中水资源化利用的关键项目,工程总库容达1550万m³,正常蓄水位285.50m,最大坝高14m,由引水管道、再生水调节池、进水建筑物、供水兼退水建筑物及泵站组成,二期工程重点开展3180m长坝体填筑、土工膜铺设、混凝土工程、坝顶道路建设及机电、金属结构设备安装等作业。工程建成后,将通过“冬储夏用”模式,把中水用于工业油料脂质作物种植基地灌溉,从根本上解决全市未利用中水资源问题,为城市水安全保障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是构建全流程保障体系。在签订施工合同后,迅速遴选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管理与技术人员组建项目部,截至9月1日,团队已陆续进场完成施工方案优化、技术交底、现场平整等准备工作,搭建起“决策-执行-监督”高效衔接的内部管理架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材料“进场核验-抽样检测-合格入库”流程,对砂石、水泥、土工膜等核心材料,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将质量管控与安全管理深度融合,已辨识重大危险源6项、一般危险源64项,制定分级管控措施并设立告示牌,对起重吊装、临时用电等高危作业实行重点监控,从安全维度守护工程质量底线。
二是构建资金管控监督机制。明确资金拨付流程,经监理初审、项目部复审、水务局党组终审后,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直接拨付至供应商或施工单位账户,杜绝资金截留、挪用风险。截至9月中旬,已完成资金支付1.14亿元,建立资金使用台账,实时记录每笔资金流向,每月形成资金使用情况报告,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保障工程按计划推进。
三是建立档案资料验收制度。项目部设立专职档案管理员,制定档案分类标准,将工程前期的立项批复、设计图纸,施工过程中的技术交底记录、检测报告、验收资料,以及资金支付凭证等,按“工程阶段+文件类型”分类归档。采用数字化管理系统,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存档。同时,严格执行档案验收制度,每完成一个分部工程,同步完成档案整理与验收,确保档案资料与工程建设进度同步、内容完整准确,为后续工程验收、运维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克拉玛依市再生水调节池工程(二期)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克拉玛依市中水资源利用迈上新台阶。克拉玛依市水务局将持续强化过程监管,优化施工组织,全力打造安全优质的水利工程,为城市水安全保障提供新支撑。
相关链接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